记者探访仁怀盐津河电站引水动力渠10公里

近日,天眼新闻记者用了4个小时,陪同仁怀市80岁高龄的老人曹大权全程走完了仁怀盐津河电站引水动力渠。

曹大权老人

这条渠从仁怀市盐津河谷开启,在茅台酒厂制酒十八车间附近结束,全长10.3公里,悬挂在中茅两镇中间的悬崖绝壁上,规范水段深2.2米,宽2米,堪称人工运河。它今天以1.3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呈现,提供茅台小河电站每年万千瓦的发电水能。但因为它藏于大山深处50多年,在交通尤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习惯车来车往,它早已被人遗忘,年轻人更是知者甚少。而曹大权,这位“黄大发”式的修渠功臣,更是鲜有人知。

悬崖上的大渠

此次探访盐津河动力渠,缘起于半个月前与怀庄集团董事长陈果的一次见面,他向我推荐了他写的一篇发表于《仁怀政协文史资料》第35期的一篇长文《盐津河(小河)电站建设概况》。陈果开篇就表达了一种“愤懑”的情绪:“悠悠岁月,过往烟云,盐津河(小河)电站运行发电至今才45年,当年的当事人大多还健在。但,包括仁怀市志在内的地方史料,似乎忘记了为仁怀工农业生产曾经功不可没的盐津河小河电站,忘记了曾经的功勋指挥长曹大权同志。”

曹老尽管已经80岁了,但是这条渠倾注了他半生心血,听说记者要走这条渠,他执意要一起。当天上午九时,曹老的侄子曹九斤搀扶着老人,我们开启了这段特殊旅程。从盐津河峡谷深处的污水处理厂院内进入水渠,走不多远,便与从梅子坳迎着水渠赶来的游正强、张国洪等人汇合。

渠上风景优美

渠堤有一米多宽,人在上面行走基本安全。让人惊讶的是堤上荒草多数路段刚被人割掉。曹老告诉我,50年来,一直都有人在护渠。而50年来,这条渠的水也从来没有断过,盐津河电站也只因技术改造中断过两年没有发电。

看着渠里的水满满的,50年前的渠面貌依旧,曹老极为兴奋。一路走,他一路给我讲述当年修这渠的艰辛过程。从曹老的介绍中,记者得知,盐津河茅台小河电站早在年9月就动工了,施工到年春节,刚好完成起点滚水坝石砌工程,就遇到三年困难时期而被迫停工。一直到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工程才得以重启。工程重启时是年的7月1日,故当时该工程命名为“七一”引水大堰。直到年12月,大堰修筑完工,开始修筑引水渠,当时的曹老是仁怀县茅台公社棉农大队的大队长,之后,他被任命为茅台公社民兵连长,以工程副指挥长的名义,一直带领民兵修渠。渠修成后,他又带领民兵修筑从茅台南坳到小河电站长4.2公里、宽6米的进站公路,为电站的建设提供了交通保障。

我们从起水处平滩河岩沿渠出发,经光脑壳岩、周家箐岩、然后到油光箐,3公里多便花了一个小时。这条渠一路弯折向西,弯的地方,河面略显宽阔,水面也较平缓。而直的地方则最少都有1米宽,波涛汹涌,那奔腾的力量完全可以冲走上千斤的水牛。这么大水流量的沟渠,记者第一次见到。它的水流量至少是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大发渠的20倍。走过的3公里渠,至少有70%是在悬崖上通过,它随着悬崖蜿蜒曲折,像挂在绝壁上一样。人走在渠堤上,要是一脚踏空,定是粉身碎骨。

寂寞冷清的水渠横在大山深处

最险处是油光箐岩,有长达30多米的隧道,其进口和出口的岩呈90度与地面垂直。曹老告诉记者,这是盐津河动力渠中唯一的隧道,当年修此段渠时,悬岩上无路,为了降低伤亡风险,只安排12个民兵两班倒,民兵从山顶上用吊绳下到渠上方一个山洞里吃住,施工时又用吊绳从岩顶吊到施工点,他们需要的粮食、工具、炸药都是从另一匹岩通过滑绳输送过来。

今年已经71岁的游正强,家就住在离渠不远的梅子坳。他没有参与此渠的修建,却是这条渠施工的见证人。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修渠,他知道曹大权是副指挥长、民兵连长。修渠那些年,为解决修渠人员吃的问题,有专人在山上养猪、养牛、养羊,那时候他没少去工地蹭饭。

曹老补充说,当时茅台公社棉农大队组织上百名民兵为常修队,长期奋战工地,承担起工程攻坚克难的重任,民兵们服从安排、常年吃住在工地。棉农大队为了保证常修队生活补给以稳定队伍,专门组建蔬菜组,定期送粮送菜到工地。常修队也安排专人在施工工地饲养猪牛羊,自带碓磨,自力更生。

护渠员为渠堤除草

“那时候苦啊,每天每人只有一斤半口粮、4分钱的油盐海椒补助,但这条水渠我们一共打了14匹岩。当时国家计划紧张,我们没得炸药,我就想个办法,去买硝酸铵、硫磺、锯木末,自行炒制加工成土炸药来施工。当时县水电局局长汪廷普来看了,感动得不行,才特批了两吨炸药给我们,我们这才把卡脖子节点工程“穿洞”打通,成功把水引到了猪鼻孔岩。”回忆起当年的修渠往事,曹大权眼睛湿润。

在一些山势相对平缓的土方路段,记者发现水渠都被封闭在下面。用石头拱成桥状,将渠藏于“桥”下。曹老说,水渠修成后,他花了3年多时间带领群众来施工的,原因是土方路段滑坡严重,为避免水土冲进沟渠造成水毁而采取的措施。记者还看到渠上有好几处排洪匣,有几处修建在沟渠之上的山洪引流渠,这些都是避免水毁的防范措施。

曹老所说的14匹岩,按起点到终点顺序分别为:平滩河岩、光脑壳岩、周家箐岩、油光箐、猪鼻孔岩、马颈子岩、滑坡岩、巴竹岩、映山红岩、王家沟岩、大洞岩、红石岭岩、锣鼓岩、二斗岩。整个工程结束,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今天沟渠3公里处位于猪鼻孔岩与马颈子岩之间的梅子坳已有一条硬化了的水泥路从渠上跨过通往磺厂沟;沟渠8公里处的红石岭岩处,同样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从上盘旋而下直到河底。

从深山里走来,此渠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

出发近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红石岭岩,从渠上往下看河底,河底已经崛起一大片民营酒厂。这是这条寂寞的沟渠一路走来第一个热闹地。再往前走,就是剩下两公里长的锣鼓岩、二斗岩了。从河流远处豁口看出去,茅坛公路高高的大桥有如天堑横跨两山。

二斗岩团山堡处直下的管道通到河底,便是运转了45年的盐津河电站。曹老当年修渠有功,渠成后组建电站,他被吸纳为电站员工,又带领群众修电站,最后当电站站长直到退休。曹老说,这个电站是仁怀市历史上第二个水电站,是首个电站桥坡电站发电量的2倍。年发电后,直接供给茅台酒厂用电,还供应了中枢茅台两镇43个大队用电,其中包括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茅台酒厂在用此水电前靠柴油发电产酒,年产量较低,但用上水电后,产量连年上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盐津河电站并入国家电网,茅台酒厂才脱离了对小河电站的依赖。可以说,这条渠,这个电站,曾经主宰了茅台酒厂20多年的命运。

探访队员

采访手记:这是一条寂寞的渠

4个小时,10公里,整条水渠一步一景,无论在任何渠段,盐津河都紧紧地追着水渠不放,连水渠终点的电站也就修在盐津河边。这一路上峡谷险峰奇绝无比,举起手机随便一拍都是风景。遗憾的是,整条渠走下来,我们只在途中遇到两位护渠人——熊朝学和杨应华,他们在为渠堤打除草剂。除他们之外,我们再没有碰到任何人。

这条用水的方式连通中枢与茅台、横挂于仁怀大山深处悬崖绝壁,并且具有庞大流量的渠,说它是一条“人工运河”,一点不为过。

可是,这条河流淌了50多年,它却养在深闺人迹罕至,这实在不应该。记者想起了京杭大运河的命运。京杭大运河全长多公里,从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到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春秋时期开凿,直到唐朝才完工,为中国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及工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如今逐渐被人遗忘,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逐渐变为一条无人知晓的臭水渠,它孤零零地横卧在那里,无人问津。

盐津动力渠规模上虽不能与京杭大运河比,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被人遗忘了,所以我一路上听见它在发出怒吼。它确实应该鸣一下不公!50年来,它一直在作贡献,至今仍没有停止。直到今天,这条水渠每年能为国家提供万千瓦的发电能量,创造多万元的产值。它并没有像京杭大运河那样沦为一条臭水沟。

相反,在今天看来,这条渠已突显出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是这条渠用水的独特方式连通了中枢与茅台两城区;二是这条渠一路风景奇绝,险峰峡谷交相辉映,美丽无限;三是河堤宽、牢固、安全,堤边加木栈道供游客行走,可操作性强;四是这条河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它是仁怀战天斗地的活证,修渠功臣曹大权至今还健在,无论渠与人都是乡情教育、品德教育的好素材,这条渠至少应该申报列为水情教育基地;五是这条渠有一定的科普价值,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普及水电知识有用;六是这条渠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不光应该写进仁怀市志(所幸已写入茅台厂志),还应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当前正值茅台旅游热,仁怀市已投巨资改造盐津河、东门河峡谷,增设步道。也正在改造污水,意味着未来不久,这条渠水质会得到更彻底的改善。仁怀市区与茅台古镇之间的交通近些年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外部交通环境也一年一大变。中茅两镇之间要有旅游多样性才能使旅游魅力实现可持续。那么,早该多出这么一个好去处了。

打造一下吧,政府之手只要稍加助推,这条渠必将声蜚全国。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沈仕卫

编辑潘树涛

编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