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特派团下沉一线问诊产业科技精

4月22日至25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津科技特派团来到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与县委、县政府开展现场工作对接,并到盐津县滇凤乌骨鸡种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犇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绿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牛寨、兴隆、落雁等乡镇实地调研,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开方”,推进产业发展,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盐津县科技特派团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文件设立,由来自全国13家单位的17名专家组成,下设6个产业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任顾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符明联研究员任团长。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盐津县科技特派团重点聚焦盐津县乌骨鸡、肉牛、生猪、竹、花生、茶叶6个农业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5个方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力争通过年3月至年3月连续3年的服务,实现盐津县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农业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本土科技人才专业能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个明显提升”。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现场问需求,精准开“良方”。4月23日上午8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盐津县科技特派团工作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哪些支持?针对乌骨鸡、肉牛、竹、生猪、茶叶、花生6个主导产业逐一分析,理思路、定目标、献良策,专家们或现场支招,或“云端”指导,或对话研讨,结合盐津县实际落实落细特派团工作任务,并签订年服务工作计划书。专家们纷纷表示:“只要盐津有需要,一定义不容辞帮助解决、开展服务。”符明联提出,希望专家发挥个人乃至所在团队的人才、资源和科技优势,以“一个人带一帮人服务一个产业”来帮助盐津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更多“乡字号”“土字号”农业品牌。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贴近产业“授技术”。在当天下午2时举行的盐津县科技特派团技术培训暨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会上,特派团团长、花生产业组组长、云南省农科院符明联研究员作《花生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特派团肉牛产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常惠芸研究员作《肉牛产业与口蹄疫防控》报告,特派团专家、云南农业大学赵明教授作《三茶融合发展》报告。现场采取视频连线“云上”授课形式,特派团生猪产业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贝为成教授作《生猪主要疾病流行态势及降本增效》报告,特派团竹产业组组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陈玉和研究员作《全竹综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报告,特派团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作《肉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专家们的讲授很精彩、很实用,既有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又有新技术成果的推介,还有别的地方成功案例的分享。”学员们表示,培训很精准,讲的都是盐津产业发展急需的内容,通过培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培训会上,发放了《云南食用油料作物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书籍4种余册;还编辑印制《盐津科技特派团专家联系手册》册发放基层农技人员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便适时联系专家解决生产问题。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盐津天星小花生虽然颗粒不大,但味道很好,种植有上百年历史,年成立专业合作社,把花生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发展,但产量一直上不去,产值也不高,影响到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产业发展中的“痛点”怎么破?4月24日,在盐津县科技特派团的实地调研中,落雁乡天星村党总支书记邓华明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合理密植,在山地土壤贫瘠的情况下每亩可以种到2万株以上;天星小花生籽粒小、果壳小,影响了产量,可以通过本地小花生与北方花生品种杂交选育新品种来提高产量……”符明联现场支招。在盐津县滇凤乌骨鸡种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云南犇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养殖场、在牛寨乡龙茶村茶芳庄园……专家们边走边听边看,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提出专业的建议意见。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盐津独特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乌骨鸡、肉牛、竹等丰富的农林资源。乌骨鸡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和高黑色素的显著特点,入选《中国家禽品种资源名录》、云南“六大名鸡”;盐津发展肉牛产业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县有肉牛养殖户户,肉牛专业合作社个,有7个千头肉牛专业村,正朝着“10亿元富民产业”的目标迈进;竹产业走“竹、槐、蜜、旅”融合发展之路,累计有笋用竹资源面积万亩,材用竹资源面积1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大、分布广,遍布全县6镇4乡,总面积亩,兴隆乡保宁村、牛寨乡龙茶村的茶叶产值占全村农村经济收入的60%以上;全县生猪养殖户4.69万户,占总农户的58%;花生产业在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指导下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平均亩产从年的81.4公斤增加到年的.6公斤,增产%,培育出“天星小花生”“大坝小花生”等品牌。

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盐津乡村振兴

这些盐津县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有资源、有基础,但还存在科技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品牌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亟需科技来提质增效。“县委、县政府有决心,专家有信心,盐津特色产业必能做大做强。”为落实好科技特派团工作,盐津县委书记杨仕翰、县长宋廷柱参加对接研讨和现场调研,适时与专家讨论形成产业发展共识;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处级干部领衔的6个产业小组1个办公室,压实工作责任,对特派团后续工作开展给予有力保障支持。未来,通过国家科技特派团精准服务,做实科技支撑,盐津乡村振兴必将“落地有声”,产业强、乡村美的愿景指日可待。

云南网记者陈云芬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