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四人自驾游从成都云南盐津县豆沙镇,约

成都——云南盐津县豆沙镇,约公里。

春节大假期间,单车四人自驾游,去云南东川红土地、普者黑、坝美、罗平。中午,上成乐高速,略堵。过了眉山后,一路畅通,过乐山、犍为、宜宾、云南水富,在G85“豆沙”下高速。顺道去云南盐津县的豆沙古镇(豆沙关)看看,当晚住宿该镇。上图,出川入滇了。下图,云南水富收费站,正式进入云南路段。

下图,距离豆沙关景区还有公里

豆沙镇,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城西南20余公里,是古时由川入滇的第一道险关。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年“7·22”豆沙地震之后重建的,但仍保留着一些古韵。豆沙镇有豆沙关、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景点,其中的一些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下图,豆沙镇的头顶是穿山而过的水富至昆明的高速公路,脚下是依崖穿行的内江到昆明的铁路。

下二图,景区入口处的石牌坊。

下图,豆沙镇五尺道游览图。

下图,景区入口。

五尺道,始建于秦,从石门关西边的关口岩上通过,从下到上,几经曲折,向北通往叙府(今四川宜宾)。五尺道刚上到岩口的地方,筑了一座城堡,这座城堡就是石门关。现在残存的五尺道遗迹约米,一级一级的青石阶高低不一,上面留有多个深深的马蹄印。遗憾的是,遗迹处打围封闭正在维护之中,无法看到。下图,五尺道遗址(网络照)。

豆沙关古时候称为石门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这里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时期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称石门关。豆沙关的关名,来自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通过此处的往事。蜀军顺利地通过了石门关,经过关口城堡时,守关将士对诸葛亮肃立致敬。后来,为了表示对诸葛丞相大智大慧的崇敬,将“石门关”改为“豆沙关”。下图,屹立在山边五尺道上的“石门关“(重建的)。

下二图,石门关对面的河流及石岩。

石刻《唐袁滋题记摩崖》,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年),至今有多年,全文仅余字,且石刻面积小,字迹也小,甚至模糊,需仔细辨认,文物价值大,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独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证在籍之误,增袁书之迹”的历史作用。石刻在年被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石刻原件在亭子(下二图)内,亭外悬挂着石刻照片。据说,为安全起见,碑亭平时不开放,双门紧锁,即使开了碑亭之门,也见不到石刻,还得再打开两扇格子门,才可看到其本来面目。

下图,亭外悬挂着的石刻照片。

下图,亭子里的石刻真迹的照片(网络照)。

僰人悬棺与五尺道同样可称奇的,还有如天幕般挂于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壁的石缝中贮存的9具僰人棺木,这是汉代的僰人悬棺。僰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到了周朝,四川宜宾建立了僰侯国。明朝,僰人与明王朝发生战争,元气大伤,难以为继,最后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唯一留存下来,能让今人对僰人产生想象和了解的,就是石缝中久经风雨的悬棺了。下图,僰人悬棺简介。

下图,石门关对面,峭壁石缝里的悬棺。

下图,镜头拉近点儿,看石缝。

下图,再拉近点儿,清晰可见石缝里的悬棺。(网络照)

下图,正在闭门打造之中的“豆沙唐风文化街”。

下图,“僰乡风情,魅力古镇”。

下二图,豆沙古镇镇口牌坊。

下图,镇上多为这种家带店的民居。

下图,手工现做现卖的红豆沙糕。

下图,腊嘎嘎。

下图,粽粑。

下图,手工工艺鞋。

下二图,镇口的牌坊。

下多图,夜幕下的小镇街景。当晚,多个客栈门前都停有川A车。

责任编辑:钟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