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夹一江,楼房吊水上。”云南昭通市盐津县拥有“全国最狭窄县城”,也有着整洁漂亮的扶贫异地安置点。
驱车盘山而上,进入盐津县城后山洼,高楼林立的水田新区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昭通市9个万人以上搬迁易迁安置点之一,安置群众户人。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筹集.6万元,为每个贫困户家庭配套“七个一”,即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一套沙发、一套餐桌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鞋架,还援建了水田幼儿园、小学、医院、就业基地等。
从小区广场下到地下层,一间宽敞车间亮着日光灯,20多个工人在低头干活,桌子堆满各类制服、运动服、保暖鞋等。37岁的刘克会性格开朗,担任车间管理员,来回巡视,偶尔与员工低声交谈。
刘克会告诉记者:“扶贫安置改变了我一家人命运!”她家原住盐津县普洱镇正沟村灯盏社,山高路远,房屋残破。村小组没有通公路,下山一趟须步行几个小时。
刘克会和丈夫薛永清都没读多少书,守着山坡几亩薄地,种点玉米、土豆之类杂粮,带着3个女儿艰难度日。后来,她弟弟去世留下3个孩子,加上娘家、婆家4个老人,统统住到她家里,一家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最多时候,家里住着老人、小孩16人,我只能在家带孩子,靠老公一人打工,养家糊口。”刘克会说,“要不是政府帮助搬迁安置,我们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去年,刘克会一家搬进水田新区一套新房,全家收入增加,摆脱贫困,过上了新生活——她为照顾家庭,就近进入扶贫车间当管理员,月收入多元;丈夫薛永清赴浙江务工,帮人看守工地,月收入约元;大女儿薛连秀11岁,就读于水田二小四年级;二女薛连羽7岁,就读于水田二小一年级;二女薛连婷5岁,就读于水田二幼。
“开始说要搬下山时,老公也担心,搬下山住,吃喝拉撒都要花钱,怕我对付不过来。我想来想去,下决心搬。老公患有痛风毛病,有时不能外出干活,但我也有一双手,能劳动,能吃苦,饿不死。”刘克会激动地说,“我们是村里第一家签约的,扶贫工作队都来帮忙搬家。看我家搬了,村里五六家全部签约搬下山了。”
搬下山之后,刘克会家5亩山地交村里合作社耕种,年终参与分红。她先在县城工地打小工,后进扶贫车间当工人。她所在小区的扶贫车间叫盐津凤竹服装有限公司,是从福建引进的一家企业。业务总经理苏木元发现刘克会诚实肯干,便提拔她当车间主管。刘克会十分珍惜眼前的岗位,企业赶订单时半夜都会起来加班。她说:“我拼命干活,是为企业好,也是为工人好、为我自己好。有句话叫‘厂兴隆、我兴旺’。”
今年3月,刘克会骑电单车下坡,不幸遇上交通事故,为了支付伤者医疗费,背了一身债,但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找亲戚七拼八凑,借了8万元还债,还差17万元。我只要努力干活,每月还一点,一定能还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