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盐津县姑娘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

帆布包的一角,是苗绣双鱼图案,古朴里透出“年年有余”的吉祥;头饰、戒指、手镯,点缀着苗绣花纹,五彩斑斓……一年前,盐津县兴隆乡大坪村的姑娘们做出的苗绣只能放在家里或者赠送亲友,可是今天,他们绣出的绣品却变成了商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雾气蒙蒙、溪水淙淙,记者一行在大坪村总支副书记徐代正的陪同下来到了大坪村苗寨的一家小型超市里,远远地就能听见屋子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循声走进去,只见一群身穿苗族服饰的年轻妇女端坐在整洁明亮的“绣房”内,穿针引线,灵活自如地绣着各式花样,边干活边谈笑,房间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苗族衣服、鞋帽、挎包、鞋子,地上是一摞摞已经完工打包待发的成品。

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妇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看她手中一根细细的绣花针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朵色彩鲜艳的花儿就绽放在了化纤布上。“她就是大坪苗族村刺绣传承人之一,也是这家超市的主人陶兰”同行的大坪村总支副书记徐代正介绍。

(陶兰在制作服饰)

“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苗家女”徐代正说,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要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刺绣几乎是妇女们天天都要做的功课。

与其他地区大气、典雅的风格大相径庭,大坪村的苗族刺绣既是事关村民衣食住行的实用品,也是一双巧手绣出的艺术品,处处透露着古朴与精致。这些大山里长大的绣娘们,没有固定的传承,全凭各自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的想象,一针一线表达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感,成为独一无二的绣品。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稍稍变换,就会发生无穷变化、获得新的寓意,从剪纸到绣样都获得了新的生命。陶兰拿出一块做工精致的围腰,蝴蝶、花朵,一个个图案五光十色、绮丽多姿,“在苗家看来,服饰不仅能防寒保暖,还融入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7岁的陶兰是一名党员,也是第一批搬迁进入苗寨的群众,今年,她利用自己大坪上党支部宣传委员和大坪村文艺队队长的身份,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组织村内的妇女,为她们培训和讲述传统刺绣与现代十字绣相结合的民间刺绣技术,以及刺绣的产生、形成、演变、内容、涵义、传说等,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传承苗绣。

同时,陶兰还在村委会的建议下购买了制作苗族服饰的机器,利用自己的传承手艺,在家中开起了苗族服饰店,她提供材料与技术给当地妇女制作服饰的配饰,做好的配饰统一交由陶兰处,以配饰的大小为标准给予当地的妇女务工费,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订单的方式进行销售,带领村民们一起共同致富。

“过去自己绣一些拿到集市上卖,现在忙完家务就过来跟姐妹们聚拢,大家互相学习,东西都放到陶兰妹子处出售,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了不少,感谢政府给我提供的好机会。”因为家庭负担重,马廷美照顾孩子又无法外出务工,自从开始制作苗族服饰且有了销路以后,她实现了居家就业,家庭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这让她对今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马廷美正在纺织)

参观结束后,记者一行和陶兰谈到了苗绣今后的发展问题,陶兰十分高兴地说:“把民族手艺文化带出大山,更多绣娘不用再外出打工,靠这门熟悉的手艺可以生活得更好。现在每年村里都会组织妇女参加苗绣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在逐年增多。随着大坪村苗绣产业的发展壮大,订单逐年增多,苗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村子里‘绣娘’队伍也逐渐形成规模,村民们的工作热情更是空前高涨,现在大家对苗绣产业充满信心,坚定地依靠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临行前,陶兰还十分得意地说:“说不定你们下次来这里买我们的苗绣得提前预定了嘞”!

“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这就是如今流传在大坪村“巧媳妇”们口中的新苗歌,它寓意着幸福美满的大坪村新生活已经到来,大坪村人民群众的“脱贫梦”正在一步步实现。(范怀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