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在距延津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郑纸坊村一带周围百八十里范围内,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着一句歇后语:郑纸坊的老族长------郑德。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了某件事情后,事情做的很完美,很满意,就常用此歇后语来表示彼此的心情。比如:主人招待客人吃饭、喝酒,饭后主人会问客人:今天招待的怎么样啊,吃好了吗?客人就会满意地回答:吃好了,也喝好了,郑纸坊的老族长-----郑德(正得)。千百年以来,当地不仅世代流传下来了这句形象而有名的歇后语,让人记忆深刻;郑纸坊郑姓的老族长还真是郑德公老人,也真有其人其事;郑氏家谱记载:古时郑德公从现在的辉县市迁居大庞固居住,家庭生活丰裕,一生共养育八个儿子,先后成家立业,安居乐业。后来,郑德公跟随长子一老公移居郑纸坊村定居生活至老。
郑纸坊村建村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是个古老的村庄。郑纸坊,当地老百姓方言叫做郑(注音:支啊哦)纸坊,人们又习惯称郑纸坊为“西纸坊”,相对于东边的王纸坊而言。现根据墓葬出土物品考证得知,郑纸坊村在宋代以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劳动生活,其村名子在明代初期就已逐步形成。据《郑纸坊村志》记载:当时村里有做扎纸活手艺的匠人,周围四里八乡谁家有了丧葬白事,办理丧葬礼俗用的纸扎四面房儿做的工艺精致,受到大家的赞许,人们就以此叫该村为“纸房(坊)庄”。又因为该手艺是郑姓人家的绝活儿,人们就约定俗成,故叫“郑纸(房)坊”,久而久之,郑纸坊就固定传承下来。又有一说:该村郑姓族人开了一处生产土粗纸的作坊,常年以做纸买纸张为生,故叫郑纸坊。不论是哪种说法,郑纸坊的村名由来或许二者兼而有之。郑纸坊全村现有户,人口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全村人口中郑姓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宋、张、何三姓。解放初期,全村人口还不足千口,到年人口普查时才口人。随着人们上学升学、参军入伍、招工外出、投亲靠友等等社会活动,先后从郑纸坊村迁出多口,分别在北京、天津、西安、新疆、东北、山西等省市生活;在河南省内的郑州、新乡、焦作、洛阳、开封、濮阳、南阳等市的人口较多;现在在全国各地生活的原籍郑纸坊村的人口超过千人,分布于工、农、商、学、兵等各种行业。
郑纸坊村郑姓族人的来源有一下三个渠道:其一、以前总听老人们口口相传说我们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其实在郑纸坊村这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现在这一支郑姓的人口只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十几;这一支郑姓,就是始祖原籍晋之平阳府洪洞县,于明洪武三年迁居卫辉府胙城县东南三十里新乡屯东首的东遐村;《廪延郑氏家谱》有记载,这支郑姓在东遐村居住到七世,经八世维新公、复新公、启新公兄弟三人,从东遐村迁居郑纸坊村定居;另据清代郑士俊编写的《廪延郑氏家谱》记载:古时郑姓族人居住在郑纸坊与新乡屯之间有一东遐村内,明万历洪武年间这支郑姓族人来自山西省洪洞县;但东遐村在《胙城县志》和《延津县志》均无有文字记载,该村啥时间建村?啥时间被废弃?现也无从考查,只有近些年人们生产劳动时,在旧址地下挖出一些灶台等生活用品。其二、郑纸坊村郑姓族人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来自今日的辉县市,古称共城。根据大庞固明万历二十三年“大明按察司郑公两泉之墓碑”古碑文记载:始祖德公自卫之共城(今辉县市,现存古共城遗址)迁居卫辉府胙城县东30里南一里大庞固社(今大庞固村)居焉。据查大明嘉靖39年郑奎公墓志铭和明万历32年曲洪公墓志铭都有记载:郑德公共生育八子:曰一老公、二老公、三老公、四老公、五老公、六老公、七老公和八老公;后来德公随长子一老公迁往郑纸坊村定居,一起生活多年,德公死后葬于郑纸坊村东北地的祖茔老坟内;郑纸坊与大庞固两村人亲如一家,其实就是一家,同甘苦,共患难。德公的三子三老公之后裔十七世某某,于清中期自东南庄迁郑纸坊居住。郑德公后代人丁兴旺,分枝散叶,现已传至第二十五代,人们俗称这支郑姓族人为“犁面郑”;现在这支郑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支郑姓后代自21世辈分用字是:继武逢昌运,礼廉范裕坤,经田善保业,勤俭义立身。
其三、还有一支不入郑氏宗祠的郑姓,人口也很少,只有十来家;当时有一“征”姓官员在朝中居高官,因犯满门抄斩之罪,朝廷即刻下令家灭九族,到处追杀“征”姓族人;其族人隐姓埋名四处逃命,其中一支族人来到郑纸坊村避难,“征”与“郑”同音,就随改“征”姓为郑姓,至今都不能入郑氏祠庙归宗。
再后来,郑德公后人人口根深叶茂,繁衍频频,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从郑纸坊、大庞固迁居附近各村和周围各地,如塔铺南郑庄、北郑庄,延津县城及周边的豆腐庄、甘泉、魏庄以及外地生活,如滑县郑庄、封丘贾庄、大张庄以及开封等地。
所以,郑纸坊的老族长-----郑德,也是延津县范围之内以及周边各地郑姓族人的老族长,根脉所系,是一家人。
本文刊载于郑纸坊村志
作者简介:郑宗明,延津县司寨乡郑纸坊是故乡,静心堂主人。放过羊,种过地,挖过河,教过学,经过商,修过路,做过检察官,当过公务员。平时爱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还不时动手写上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