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乡圆梦小康探访全国最大易地扶贫搬

02:18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黄榆通讯员徐五雄年11月14日至11月20日,由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承建的全国最大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区项目-靖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迎来摇号分房。来自昭通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等6个县、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名贫困群众喜笑颜开,他们搬出了穷山包,住上了新楼房,圆了安居梦。

时隔两年,这四万多么建档立卡户进城后,现在过得怎么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点,日前,记者跟随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志愿者对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进行了深入探访。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全境96.3%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截至年底,昭通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村个,深度贫困村个;贫困人口高达.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十三五”期间,昭通有35.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断穷根”,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早日走出大山、搬入新家是4万多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起点,那么最大限度吸收本地务工人员,引导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移,中建三局华南公司一直在路上。

杨明春、王顺珍夫妇是昭通永善黄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搬迁到新居后,夫妇俩在小区一楼临街商铺租起了铺面开小卖部,年租金仅需1.5万元,因为薄利多销,周边邻居大多是回头客,目前温饱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小区比较漂亮、绿化也好,房子没有花一分钱,物业费才9毛8一平,水电费也便宜,真心感谢习主席、感谢党中央。”王顺珍感慨地说。

周知顺,今年38岁,是永善县大关镇马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年因为在老家大山里开三轮车拖东西,出了车祸,右手受伤,不仅无法用力,连手都不能正常伸直,弯曲。家里四个小孩,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岁多点,老大在读职校,老二、老三现在读小学,老婆全职在家带娃。他从年7月份开始,一直在中建三局靖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部做安保工作,因为干不了重活,项目部特意安排他看仓库和物资,工资收入也算稳定。“真心感谢三局,时常还过来慰问我们,给我们带来米、油等生活物资,要不是三局项目部愿意留我做这份工作,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啥,也非常感谢党和总书记,要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家人都不晓得要辛苦多少年才能在城里买得起这么大的房子。”“一个30多岁,正值壮年的年轻人,带着湿润的眼睛说道”。

赵庆仿,今年37岁,昭阳区青岗岭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小孩,一个11岁、一个9岁。在项目开工来,赵庆仿成为了中建三局靖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每月工资多块钱。年11月,项目交房后,赵庆仿便做起了搬迁项目的水、电维修及维护工作,目前负责33栋楼房,忙的时候每个月能挣到块钱。同时,家里还种了5、6亩地苹果,今年的收成已经全部卖完了,生活相比以前还是有很大改变和改善,家里刚新建了一栋两层楼新房。

在询问道未来安排时,赵庆仿说:“在项目干水电的这两年,学好了一门手艺活,有一门技术,心理就不慌了,等今年项目维修全部结束后,再接接水电安装、维修的活,来年把家里新建的房子好好装修一下。”

靖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云南省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全国最大跨区易地搬迁项目。施工高峰期,项目投入近名工人、40多台塔吊、20多台汽车吊车和6台履带吊车。项目团队仅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73栋安置房全部封顶,一座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城在乌蒙大地上拔地而起,让名群众满意入住。

据不完全统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昭通籍务工人员,极大缓解了当地就业难问题。项目部通过技能培训、技能比武、职工夜校培训等方式,全面推动“农民工”向新型技术产业工人转型,目前将近人仍然活跃在建筑行业工作,而赵庆仿就是代表之一。

“考虑到部分搬迁人员正式入住时间不同,为了全面做好项目服务、维保工作,全力确保搬迁群众顺利入住,开启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项目分房2周年之际,公司依然有9名职工留守项目,坚守岗位”。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党委书记唐俊说。

据悉,为落实搬迁人员就业问题,目前靖安新区已扩大招商引资,目前已新建成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及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等,保障搬迁人员留得住、生活有保障,勤劳致富奔小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