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9月8日,在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举行的东华大学级新生开学典礼,带给余名萌新一份超燃“见面礼”——“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东华”开学第一课现场开讲,8名在校大学生深情讲述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故事,辅以诗朗诵、舞蹈等原创节目,一场别开生面的朋辈教育,为新生掀开了思政课的魅力一角。
扶贫、援疆,看似与大学生有些遥远的国家政策,东华学子近年来接力式地参与其中,贡献力量。在“第一课”上,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代表更是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在东华大学对口帮扶的云南省盐津县,同学们从学当支教小老师,到成立“津津有味”暑托班;从新建校园文化国情长廊,再到“津津有味”图书馆落成;通过国学简介,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学校通过“环盐津”大学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盐津各地,当好“新时代新思想”的宣讲者;来到实验室,做孩子们崇拜的“科普专家”;走进深山,变身为帮助搭建与外界连接的“网络维修工”;发挥才智,当好脱贫攻坚“5+N”产业布局的“外包装设计师”。
而在距离盐津多公里之外的新疆,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的外语学院大二学生陈秋燕参加了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红领巾”小课堂授课。课程结束时,四年级的维吾尔族学生阿依莎娜·许库尔提特意给队员们送上了她画的蜡笔画。当面对数千名新生讲起这段经历时,她哽咽了。
“我要把在新疆看到的变化、听到的故事、感受到的情意,原原本本地讲给学弟学妹听。让大家和我一样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需要担当、需要奋斗、需要青年的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责无旁贷。”陈秋燕说。
自年起,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的发起下,学校每年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逐渐扩大到校内其他学院,并吸引不少高校加入,今年已是第9个年头。每年派出多支实践小分队,发挥纺织服装等特色专业优势,来到乌鲁木齐、巴音郭楞、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地,着眼政府和企业需求,解读国家政策,进行相关产业规划、技术培训授课,开展校企项目对接等,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新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贡献东华智慧,实现科技援疆、教育援疆、长效援疆。
近年来,东华大学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今年暑期开展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支团队,余名师生,深入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此次,学校再度创新思政教育,将开学第一课与开学典礼“并轨”,从学生参与主题社会实践到担纲中国故事主题宣讲,为新生入学教育“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