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豆沙关僰人悬棺之迷

僰人悬棺是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僰人是西南地区商周时期的一个古老民族,其从何来?有东来说,南来说,北来说,莫衷一是,成为僰人之迷。

史载,周武王伐纣时,僰人作为西南八夷之一参战有功而封僰侯,之后在今宜宾建僰侯国,隶于蜀国。秦灭巴蜀后,遂往南迁。而今作为以僰人命名的民族已经消失,但史学界考证,白族是僰人的后裔。作为僰人的悬棺葬文化,至今仍是世界之迷而未破解。盐津古属僰侯国,汉之僰道县,同川南各地一样有悬棺葬遗存。迄今全县有五处悬棺葬遗址,但只有豆沙关有棺木遗存,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僰人历史上在此居住的实物见证,是研究僰人丧葬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物。

悬棺之迷有二,一是为什么要葬悬棺?二是悬棺是怎样放到悬岩峭壁上的?对为什么要葬悬棺有三种说法。一是神话传说,有一年瘟疫死了很多僰族老人,埋人者也受感染,将人埋得很浅,遭狗狼践踏,使民族不能兴旺,后问计于神仙,神仙说死者遗体遭践踏,灵魂不得安宁,将他们葬于悬崖上就兴旺了;二是中诸葛亮计。诸葛亮南征时,到宜宾见僰人能飞岩走壁,难以征服。知其偷听时,故意说这个民族太厉害了,如果将祖人死后葬在悬崖上将无敌于天下,故而中计,因败风水而灭亡;三是僰人的传统葬俗,认为葬后棺腐得快,棺木腐烂后坠落得越快就越兴旺。对悬棺是怎样放到悬崖峭壁上的说法有五。一栈道法,先在岩上打孔安木桩铺木板为路抬上去的;二索道法,棺从山上用绳吊下来放上去的;三支架法,从下支木架,棺从架上抬上去的;四水位法,先堵河水,提高水位,用船运至放好后拆除堵物降水位;五自然水切法。原放棺时水位高,后受河水深切河床降低。诸种之说皆有可能,但要因地而论,确为何法,仍是一迷,尚待后考了。

来源:盐津县唐永贤

编辑发布:西部移动传媒

作者/来源:西部移动CM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