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豆沙关,为什么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年“7·22”地震之后重新修建的,年开放旅游。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维新而不篡改,使得这个崭新的千年古镇,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种商铺与“马栈”,均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凡词句书法,皆隐现着抹不开化不去的万古云烟,有人言道“南有和顺,北有豆沙”。豆沙关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著名的景点,一些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

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

石门关(关隘建筑)始建于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两扇门,门一关,门杠一顶,中原和边疆两面就隔绝了。特别在唐朝的时候,天宝年间战争爆发,南诏叛唐后,石门关就关闭了,一关就是40多年。到了袁滋受命赴南诏去册封异牟寻,才重新打开了石门关。

对于石门关,《蛮书》是这样记载的:“石门东崖石壁,直上万仞;下临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数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西崖亦是石壁,傍崖亦有阁路,横阔一步,斜亘三十余里。半壁架空,欹危虚险。”其险无比。如今“石门关”三字,出自云南著名书法家楚图南之手,极拙朴耐品,意味绵长。

豆沙关处在五尺道的咽喉位置,城门上题刻的仍然是古时的“石门关”三字,这是通往古南滇的第一关,关内为中原地界,关外则为蛮夷之地。古时的关门为1.2尺厚的木门,除有人值守关门外,楼上也驻有重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人将石门关称为“险关”。古时,每逢将士出征,家人们便会守候在石门关,翘望着亲人归来,石门关又被人们称为“情关”。相传,盐津普洱一代出美女,清代曾先后7次有美女被选入宫,故而,石门关又有“美人关”之称。故而,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