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拥情谊深广东中山东莞市对口帮

天刚蒙蒙亮,53岁的云南省永善县青胜乡脱贫户王碧贵就已洗漱完毕,准备上山薅锄自家竹林地里的杂草。年底,一家人从破旧危住房搬到水星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学校、医务室、图书室、小广场样样有,住上了城里人都想住的别墅房,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

王碧贵一家生活的改善,是昭通市贫困群众生活巨变的缩影。年以来,中山、东莞两市对口帮扶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威信、镇雄、彝良、昭阳、鲁甸、巧家10县(区),为啃下昭通这个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地级市的“硬骨头”,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中山、东莞力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年孟冬时节,地处乌蒙山深处的镇雄县下起绵绵细雨。张伟华没有丝毫犹豫,匆匆赶往亨地村弯弯田安置点。

“小张又来了。”已是古稀之年的邓全书老人虽然叫不出张伟华的名字,但她知道这个人姓张,是东莞派来的帮扶干部。

“第一次来了没多久,家里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第二次来后,安置区的学校有了饭堂;第三次……”谈起记忆中关于小张的片段,老人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镇雄县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达32.97%。年以来,东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帮扶镇雄建成村卫生室72个、文明实践超市84个、产业道路13.8公里以及一批村活动场所、饮水工程等民生项目。这些投入,正是在众多像张伟华这样的帮扶干部执行下,一点一滴落在了昭通大地上。

地处位于滇、川、黔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的昭通,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截至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贫困县10个,贫困村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深度贫困村个,贫困人口高达.07万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和云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帮助昭通摆脱贫困、拔掉穷根,年以来,对口帮扶昭通的中山、东莞两市,由市领导带队到昭通对接调研次,派出挂职干部名,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人,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9万人次,输出和引进技术23项,齐心协力在千里乌蒙山开展了一场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中山对口昭通巡回医疗组在盐津县开展义诊活动。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3月的春风吹拂着盐津县柿子镇新生村无边无际的竹林,走在竹林中的水泥便道上,村民龚昌银双脚不再沾泥,心情格外舒畅。就在一年前,这样的便利还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的人背马驮改成了机械运输,摩托车一趟能运到斤新鲜竹笋,10多分钟就能到达收购点,运输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笋子保持了新鲜度,卖得出更好价钱。”因为路的建成,龚昌银家亩竹林采收的竹笋,连续两年增收一万元以上。

竹笋是昭通贫困山区群众的重要收入之一,竹产业是昭通“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受交通条件制约,群众采笋难、卖笋难。

为帮助昭通几百万笋农解除“笋困深山”的困难,中山市在对口帮扶的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出资修建了几百公里长的产业路,打通竹笋下山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笋农日常管护、运输的大难题,也提高了竹林的产出率。年年底,新生村村民在进竹林的路口立起了一块路牌,取名“富民路”。

筑路送笋下山,是中山市在昭通市开展产业帮扶的缩影。为了让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中山、东莞两市还利用帮扶资金打造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统筹资源搭建销售渠道,用一场铺路搭桥的接力行动,带领当地群众演绎了一场场农产品“出山记”。

为深入推进昭通、中山、东莞3市产业帮扶协作,昭通市农业农村局与东莞市、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了9项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东莞、中山市销售网络和昭通市农业资源两大优势互补。通过消费帮扶协作机制,推动“昭货出山”“云品入粤”;通过开展“岭南优品”平台农产品上线免费发布活动、开办“云南昭通高原特色农产品体验馆”等形式,推动昭通农特产品走向东部地区。仅年,东莞、中山两市就组织了10家农产品销售企业到昭通开展农特产品采购,签订销售协议达2.6亿多元。

从菜园子到餐桌,从果园到超市,通过帮扶协作,昭通大山里的绿色食品已成为粤港澳消费者舌尖上的美食。

打好就业帮扶组合拳

一条条生产数据线的流水线运转不停,工人们专心致志地安装各种接头……在昭通市昭阳区工业园立时数据线生产车间内,46岁的罗兴彩操作熟练。

“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不但每月有0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读书的孩子。”罗兴彩是大关县搬迁到全国最大跨县安置区靖安新区的脱贫户。搬迁前,一家人住在危房里,丈夫常年在外务工维持一家三代6口人的日常开支。从大山里搬出来后,夫妻俩都在工业园区上班,俩人月收入近万元,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目前,昭阳工业产业园已聚集了2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包括8家东莞企业,就近吸纳0多名员工就业,其中搬迁群众和贫困群众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年,昭阳区扶贫办副主任(挂职)、东莞帮扶干部邓炳炎介绍。

昭通是劳动力大市,在全市万农村劳动力中,常年省外务工.91万人。据统计,在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中,劳务收入占三分之二以上。

5年来,中山、东莞两市紧紧围绕“增加收入稳脱贫”这个核心,引进广东粤旺、华坚鞋业、顺华智能、立时电子、鸿宝科技、隆讯视通等著名企业入驻昭通,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年2月26日,名昭通务工人员乘坐“昭通东莞”专列到达东莞返岗复工。

年初,为解决珠三角、长三角用工企业招不到人,昭通农民工又输不出的矛盾,昭通、中山、东莞3市通过发放稳岗补贴、开展“千场招聘进千村”、常态化网络招聘、建立扶贫车间等形式,累计帮助近10万户贫困家庭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特别是在靖安、卯家湾等23个集中安置区和部分乡镇建立扶贫车间,让一大批老人和留守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有人在家门口务工,有人选择外出打拼。

“昭通的父老乡亲们,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转变,近期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大家要抢夺先机……”年2月21日,昭通市发出外出务工动员令,号召全市多万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工作。

晨曦中,名农民工登上昭通至广东的专列,昭通市四套班子成员到火车站台送行。坐上专车、乘上专列、登上包机……年,中山、东莞通过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帮助昭通百万农民工走出大山实现返岗就业。

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东莞、中山、昭通3市围绕聚焦精准对接、实现机制协同,聚焦精准组织、实现动员协同,聚焦精准推动、实现市场协同,聚焦精准落地、实现稳岗协同的“四精准四协同”模式,着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让2.35万贫困劳动力实现有计划、有保障地转移就业。

山海相拥情依依,粤滇牵手扶贫又“扶智”。20岁的雷达是镇雄人,年,初中毕业的他进入东莞职业学校,两年后,带着技术回到镇雄老家,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为一家广告公司设计骨干,每月工资多元。

像雷达一样,累计有名昭通籍“两后生”到东莞市、中山市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毕业后就地就业。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威信6个县(区)中职学校与东莞市6所中职学校实施结对帮扶,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同时,两市共举办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期,培训贫困人口4.53万人次。

从南海之滨到磅礴乌蒙,珠江奔腾山海相拥,东莞、中山、昭通三市共同发力决战决胜贫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昭通将不忘初心,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蔡侯友)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第07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