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的大江,险峻的高山,古代云南环境封闭,但处处玄机图为澜沧江畔
云南既是一个高原省份,更是一个“宝藏省份”。
历代以来,对云南的得天独厚多有叙述,我最爱过去在茶马古道上赶马帮的人所说,“一日上一丈,云南在天上”。
清代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在解释云南为什么被称为“滇国”时说,“滇就是天”,云南犹如高天上的一个“山国”。
高天之上群星闪耀,云南并非外人所想象的因封闭而贫瘠,反而处处玄机。今天我们来说说宝藏省份的巅峰时刻,说说“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背后,云南那些全国级,甚至世界级的巅峰产业。
多年前,云南已经拥有“外汇”
庄蹻(念jué)入滇,揭开了古代云贵高原开发的序幕。
楚人带来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不说,关键是对后来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掘及国际商贸往来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庄蹻入滇的路线,据《史记西南夷传》说,沿长江而上,至巴踅入黔中以西到滇池,这就是通滇的古道。
这条古道开辟时间较早,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楚国商人沿着这条通道,从楚地出发,经安顺抵曲靖,汇入“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向西经昆明、大理、保山、腾冲进入缅甸,而后向西进入印度。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时,越来越多的巴蜀商人将珍贵的铁器、蜀丝、织品及巴蜀土特产运到云南,又将“西南夷”地区的土特产如笮马、髦牛甚至僰僮(工奴)运入,巴蜀土特产沿此商道经云南最远贩入身毒(印度)、大夏(阿富汗)等地;身毒、大夏各种宝物也沿这条商道输入巴蜀,再远销中原。
元朝在云南广置驿传,赴缅古道是其经营重点,还复通了南至海上道的全程。年前后,马可波罗出使缅国,经今中国保山到大理、开远等地,说“多售之印度人,而为一种极盛之贸易”。
元末,景东土司曾一次就向朝廷贡象头,驯象人数百人,楚雄至今有观象街,即因元朝时万人空巷、出现庞大象队经过而得名。这些,都跟庄蹻开滇、修筑道路、开发商贸有很大渊源。
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五尺道、关河水道、内昆铁路、G公路及G85渝昆高速以几乎并行的姿态呈现眼前,见证了不同时期交通线路对云南的影响
补充一句,这条古道,是中原与西南的第一次直接联系,形成了云贵高原上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接下来秦汉的“五尺道”“南夷道”主要是打通成都平原经过云贵高原到达南越和印度的道路,是云贵高原上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
这些交通大动脉,支撑起一代代茶马古道,支撑起云南的巅峰产业。
什么,你认为云南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边陲,经济不值一谈?其实,这是对云南的极大误解。
虎牛鹿铜贮贝器
多年前,云南已经拥有“外汇”——云南青铜文化中有一种特有的贮贝器,主要用于贮存海贝,经鉴定,这种有黄圈的海贝属于“环纹海贝”,产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沿海热带地区,是古滇国历史时期滇民族就已经和太平洋及印度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远程贸易的见证。
云南巧家一青铜时代古墓群出土的环纹海贝
据记载,当时来往云南的各国客商数量不少,人口流动十分多样。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背景下,云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对外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区位优势尤为明显。
茶:云南第一个世界级巅峰产业
当时在交易什么呢?法国学者米·皮拉左里认为,印度和云南之间存在着贝和稀有珠宝交易的贸易网。
江川李家山69号墓出土的出自印度河流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
当然,时代久远,我们很难判断当时的土特产贸易、转口贸易达到了怎样的产业规模,不过历史写在地理之上,经济也写在地理之上,万事皆有痕迹,只是需要不断识别和发现。
云南第一个巅峰产业毫无疑问是茶产业。
不仅仅因为“茶马古道”这个金字招牌,更因为确实历史悠久,被学界公认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唐宋时,云南普洱茶就通过“茶马古道”销往西藏乃至域外。宋代至明代的“茶马互市”,以盐、茶、马等为云南主要商品的贸易,促进了云茶的发展。
不过云茶真正兴盛起来,还是始于明代。
事实上,不仅仅是茶产业,历朝历代当中,明代对于西南经略的贡献是最大的。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广大汉族的迁入改变了云南当地人口构成,到明后期汉族人口占到云南总人口50%以上。
对于茶产业而言,中原制茶技术推动了云南茶叶工艺水平的提高。明代天启年间,云南茶叶生产发展迅猛。由于茶产量的增加,景东府“新增茶税银一百二十五两”。明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是普洱茶在大理的出现。
清初,每年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就达3万担之多。以滇南“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攸乐”六大茶山为主的产茶区,至清代中期已年产干茶8万担,嘉庆、道光年间达到了10多万担的盛况。
云茶步入巅峰的标志事件是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滇设立了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的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并亲自督办,在茶饼上印“鄂尔泰”并以马帮驼茶,上贡朝廷。
此举影响深远,年(雍正十二年),云南普洱茶被列为清廷贡品。“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清宫内上行下效的饮茶风尚。
云茶经济不仅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更是一跃成为千亿大产业——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万亩、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年“普洱茶”品牌价值达73.52亿元,继续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第二位,仅次于“龙井”。
全省有15个州(市)88个县(市、区)产茶,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
勐库大雪山1号千年野生古茶树摄影/吴永达
铜和锡:云南版“绝代双骄”
茶产业并不是“单打独斗”,差不多同样的时代,滇铜也步入了巅峰。
自古以来,西南的木材、矿业等经济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但是能发展成全国级、世界级产业的少之又少,其中“铜”首屈一指。
“滇多矿而铜为巨擘”,云南铜矿早在年前的商代晚期就已进行开采和冶炼,至明嘉靖年间所铸“嘉靖通宝”钱币则宣告滇铜铸币历史的开始。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川滇”、“滇”、“云”当制钱十文
著名的滇铜京运,史称“南铜北运”,始于清雍正五年(年),终于宣统三年(年),前后历时年,是关系清王朝财政金融兴衰成败的要政、大政,堪比当时两淮的盐业。
每年云南各府、州、县铜厂,完成额定的总计.万斤京铜,经由各地铜店集中,转运至东川铜店(东店)和寻甸铜店(寻店),然后途经今天的11个省(市),贯穿大半个中国,水陆联运,跋涉万里,直抵北京,故称“关山万里运京铜”。
滇铜京运为国家财政金融做出了巨大贡献,云南也因此具有了全国性的战略地位。清代东川乃至云南全省,铜矿生产占据了全国十分重要的位置,仅以乾隆、嘉庆时期来看,“云南作为全国的铜原料供应地,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
随着滇铜京运的进行,清政府每年向东川府所征税银由余两增加为50余万两甚至到乾隆中期的万两,其增长之迅猛,对国家财政贡献之大,可见一斑。
与“铜都”东川并列的还有“锡都”个旧,这里的锡储量占全国锡储量的39%,占世界锡储量的24.66%。
对锡的开采利用,历代都在进行,甚至一度占全国锡产量的60%,但成为世界性产业还是源自蒙自被迫开埠通商。
海关一开,个旧锡矿的年产量从清中期的多吨直接飙升到5多吨,大量的锡矿出口催生了滇越铁路的诞生,此后当地士绅集资修建的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相接,共同构成了当时云南的大动脉,从蒙自到越南海防,时间从原来的几十天缩短到两天。
外贸出口渠道畅通以后,个旧便成了世界主要产锡地,成了享誉中外的“锡都”。
年代个旧锡矿内的场景,图中正在进行洗矿流程
新中国建立后,个旧作为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累计生产的锡约占全国锡产量的70%以上。
百年云锡矿业已成为红河州“三千四百年”的靓丽名片之一,年起更是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和加工企业,迄今已连续16年领跑世界锡生产企业,生产的锡在国内市场占50%、国际上占近25%。
烟:深刻改变云南经济格局
茶、铜、锡三个巅峰产业,有力拉动云南整体向上。
清道光年间,昆明的人口接近30万,而几乎同期的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人口也刚超过30万。
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在昆明创立了云南机器局,揭开了云南工业近代化的序幕。
这是整个云南的第一家近代企业,主要生产火炮。后来,冶金、电力、玻璃、火柴、卷烟、制革等企业依次铺开,有的甚至引领了全国风尚,比如耀龙电灯公司兴建的石龙坝水电站,就是我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的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
年,滇越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其后数年间,滇越铁路云南段垄断了云南近85%的进出口贸易,%远走南洋、欧美的客货、邮路运输。
滇越铁路的开通也让洋烟大量涌入云南,迅速占据市场,烟草制品成了云南进口货物的第三位。当时云南众多烟草品牌与洋烟激烈抗衡,奠定了云南又一个巅峰产业崛起的雄厚的历史根基。
彩云之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世界4大优质烟叶原产地之一,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烟叶品质优良,是全球最大的优质烤烟产区,云南烟叶占全国的45%左右,云南卷烟品牌占国内市场20%的比重。
云南条件虽好,但并不在烟草传入中国的原始传播路径,属于“逆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烟草产地之一。
年,云南省玉溪县春和农业社,农民在采摘烟叶
云烟崛起之前,中国烟草处于“上(海)、青(岛)、天(津)”时代和“一豫二鲁三贵”的基本格局,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演化为“一云、二贵、三中华”时代。
“六五”(-年)时期,云南抓住国家开发优势资源的机遇,把烟草作为振兴云南经济的突破口,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重点”,把烟草产品作为“第一拳头产品”来抓。
至十年间,是云南烟草的巅峰时代,卷烟产量占全国19.55%,税利占全国49%,深刻改变了云南的经济格局。
“十二五”期间云南烟草产业财政贡献率约为50%,在经济结构相对落后的上世纪90年代,曾占财政收入比例高达75%,直到年,这个数字仍有30%左右。
年,全省98个县,60.8万户烟农,实现种烟收入亿元。云南烟草工商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实现两烟销售收入亿元。
目前云南卷烟品牌国内市场规模、国际市场规模、税利总额、一类烟规模、优质烟叶规模“五个第一”的优势没有动摇,仍处于中国烟草行业“领头羊、排头兵”位置,仍是云南经济建设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有色金属的“绝地反攻”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产业发展历经“备战备荒”“三线建设”“烟糖茶胶”等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培育烟草、矿业、生物、旅游四大支柱,逐渐形成了三大巅峰产业,简称“一烟二电三有色”。
事实上,这应该是三大产业集群,比如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巨大,10种有色金属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五。
但这个巅峰产业长在于资源条件优越——云南有73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6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
短在于太过依赖资源优势,终端产品的直接应用较少、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够长,很容易走进“卖原材料”的怪圈。
以铟为例,这种比黄金还珍贵的资源,用好了本来是云南的产业拳头——全球铟消费量的70%用于生产生产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而云南供应着全球80%的铟。
但现状却是云南乃至整个中国都缺失对铟出口定价的话语权,云南铟矿低价出口再高价回流现象普遍。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布的年第五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上,蒙自矿冶被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是蒙自首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
云南很多企业都在费尽心力破解这个谜题。
难道是因为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1世纪初就打造出亚洲最大矿产铟生产基地,一度拥有全球铟市场1/4产量。
这家集科研、资源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贸易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在“云南省非公企业强”中排第18名,红河州非公企业第1名,还是蒙自市目前为止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被蒙自市领导誉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自矿冶再次盘活,等于再造一个云锡”……
在云南提出重塑有色金属新优势的当口,蒙自矿冶作为当地民营企业龙头,率先提出推进12万吨/年冶炼废渣提取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50t/a高纯铟新产品制备项目和10kt/a超细活性锌粉制备产业化项目,重点打造“含铟原料—精铟—高纯铟—再生铟”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到年实现吨精铟及50吨高纯铟产能,打造云南第一大铟产能民营企业。
可以说,蒙自矿冶的探索之路,是云南有色金属产业重返巅峰的一个缩影,并因为这是一家历经26年拼搏的民营企业而尤为珍贵——云南民营经济亟待提振的形势,比有色金属浴火重生更为严峻。
云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重庆、贵州、四川分别低12.2、10.3、9.1个百分点
云南正是群星闪耀时
铟产业折射出的其实是云南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产业结构弊端。
正所谓,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即便巅峰产业,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这条路,不进则退。
漫湾水电站是云南省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它的建成使云南电力工业实现了大电厂、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战略格局
“十三五”时期云南工业结构就已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
到“十三五”末,云南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绿色能源跃升云南第一大产业。至年云南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光伏电)比重86.8%,全国领先。
这个巅峰产业的崛起影响深远,吸引和支撑了“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的加快建设。
年10月1日23时22分,保山隆基单晶车间第一根单晶硅棒拉制完成
隆基保山单晶硅棒生产基地
近年来,全球领军的光伏生产企业隆基股份深耕云南,在曲靖、丽江、保山、楚雄建立制造基地,晶澳科技、阳光能源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入滇,目前全省单晶硅棒和切片产能均达90GW,占全国产能30%以上。云南已跻身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
同时,魏桥创业集团、河南神火、中国铝业等铝行业巨头相继进驻,依托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打造绿色铝全产业链。目前云南电解铝产能达万吨,居全国前列。
年,云南已形成了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产值超千亿的产业达到9个。
一大批产业正在走向巅峰。
云南乡村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产值0亿元。
生猪产业综合产值亿元——年出栏万头,全国第五。
蔬菜产业综合产值亿元——种植面积接近1万亩,年产量万吨,近70%外销,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全国第二。
工人在水培蔬菜基地栽种蔬菜
中药材综合产值亿元——种植面积万亩,年产量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三七、灯盏花、滇重楼、云木香、草果、云茯苓、砂仁、石斛、白及、美洲大蠊10个品种占全国市场供给量50%以上。
水果综合产值1亿元——年产量1万吨,以蓝莓、草莓、树莓为代表的小浆果类,以沃柑为代表的柑橘类,以昭通苹果为代表的温带水果,成为全国中高端果品的代表。
牛产业综合产值亿元——年出栏万头,肉产量42万吨,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4亿元——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88%,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
花卉综合产值亿元——全国70%的鲜切花来自云南,年种植面积32.6万亩,全国第一;鲜切花产量亿枝,产销量连续28年保持全国第一。
……
根据《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年)》,云南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烟草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产业、现代物流业、出口导向型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
云南产业发展已步入历史最好时期,正是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