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10万干部驻村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了,云岭大地一片欢腾。

云南,这个祖国西南边陲的美丽区域,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直过民族”独龙族的脱贫,是云南脱贫攻坚画卷上绚丽的一抹。近年来,云南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把党的力量汇集到脱贫攻坚最前沿,着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撑。

年底,云南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万,年底减少到万,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5.38%,建档立卡贫困村从个减少到个,贫困县从88个减少到40个。

如今,云南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1

尽锐出战,十万干部驻村扶贫

一袭迷彩服,一双胶头布鞋,眼前的人叫杨雨江,往羊圈里一扎,谁曾想他竟是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二处副处长。杨雨江说,多走多看,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摸清致贫原因、寻找解贫之道。他虽然来兰坪县才一个多月,但对当地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

今年2月,云南省委从省直单位、省属企业以及昆明市、玉溪市选派90名优秀干部下派到怒江州、镇雄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其中就有杨雨江。

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着力强化直接帮扶力量,向每个贫困县选派1名驻村工作队总队长、1至2名副总队长,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央驻滇单位选派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队全部覆盖,脱贫攻坚期内驻村工作队保持相对稳定。据统计,近年来全省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1万名干部驻村帮扶。

脱贫攻坚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是第一书记选派的首要条件,重点是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的村,主要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缺乏产业发展优势的村,主要选派熟悉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干部,实现村情实际和干部特长‘精准配对’。”

为了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云南推出了系列“组合拳”。

培训充电,破解扶贫干部能力短板。仅年以来,全省举办脱贫攻坚工作各类培训班期,累计培训干部.7万人次;举办脱贫攻坚“送教下乡”培训班23期,培训各类扶贫干部人。今年3月,在云南组织干部学院刚参加完集体充电的镇雄县芒部镇党委书记熊良纯收获颇多:“这次设置的课程都是我们这些基层党委书记所急需的,产业发展、易地扶贫、乡村振兴等基层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党建来引领,这次我们都学到了,我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严格管理,确保干部扑下身子沉到扶贫一线。云南在县乡两级均建立驻村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和指导;制定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分片包组、民主评议等管理制度,同时为全省工作队员安装“云岭先锋”手机APP,在网上实行动态监管,防止“挂名走读”现象;分类制定总队长(副总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责任清单,将驻村工作任务具体化、明晰化。

不胜任、不履职、不尽责,坚决召回!据云南省委组织部透露,3年来,云南累计召回撤换工作队员人。兰坪县委组织部部长褚金江介绍:“对于召回干部,我们会先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再行试岗,合格的才能继续驻村,不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重用脱贫一线干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在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稳定的同时,年9月以来,云南共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中实绩突出的14名贫困县党政正职和55名贫困乡镇党政正职,组织调整了不担当、不作为、不胜任现职的11名贫困县党政正职和69名贫困乡镇党政正职。年,全省共提拔使用了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政治表现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县委书记激动地说:“我今年已经52岁了,平时不跑也不要,只知道埋头干好工作,特别现在又在脱贫攻坚岗位上,根本想不到组织会提拔自己!”

关心关爱,激发扶贫干部如火般的斗志。去年8月,盐津县税务局扶贫干部张金玲和同事在扶贫途中突发交通事故,3人不同程度受伤。省委书记陈豪批示要求“要全力以赴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协调云南、四川两省3市的专家对张金玲进行全力救治。张金玲出院后第一时间给陈豪写了一封信:“万语千言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恩之情,一次挫折不会折断我奋飞的翅膀,贫困不除,我绝不离开脱贫一线,绝不离开扶贫岗位,康复后我将继续奋斗……”

2

建强支部,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年以前,云南楚雄州姚安县官屯镇巴拉鲊村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37.8%的彝汉杂居村。年,官屯镇党委将年富力强、办法多、敢于担责的镇党委副书记刘海下派到村里任党总支书记。而后,1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名中专毕业生相继被选进村“两委”班子。

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巴拉鲊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便民服务大厅建起来了,成立了4支党群志愿者服务队,引进企业发展芥菜示范种植亩,建成投资多万元的蚕种制种厂,惠及4个村民小组户,带动65户贫困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云南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筑牢脱贫攻坚的一线堡垒,迪庆州在村(社区)全部设置党总支,总支书记为县管干部,从县乡机关中下派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并为其中的86名党总支书记解决副科待遇。

从维西县叶枝镇派到同乐村担任村总支书后,和政国经过仔仔细细的调研,决定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没资金、没技术,群众不敢干,和政国就动员自己的联系户和党员先种。碰到技术难关,他就带着党员外出实地考察,并购买秦艽、重楼、珠子参等中药材种子发给困难群众种植。由此,群众的顾虑渐渐消除。目前,同乐村已发展中药材种植2余亩,户均7亩多。

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一进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村委会办公场所,一块硕大的展板立刻映入记者眼帘,以“五个有”为目标的“红旗工程”,对村“两委”班子的日常工作、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阵地建设的要求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泽通村党总支通过严格执行支部规范,群众对党组织越来越信任,村子的发展如火如荼,今年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益预计可达余万元。

强村带弱村,支部“抱团”促脱贫。陆良县大漠古镇筛选出4个班子战斗力、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相对强的村党组织,与4个班子相对较弱、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乏力的村级党组织,按照一对一的形式结成对子,充分发挥强村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后进村。通过实施“强村与弱村结对帮带工程”,4个弱村党总支全部“晋位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全部实现零的突破,贫困户脱贫销号户共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建强村级活动阵地,凝聚干部群众脱贫精气神。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65亿多元,累计建成2.7万多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基本实现所有村民小组都有可供使用的活动场所。整合资金3.16亿元,建成个乡镇食堂、厕所、澡堂、图书室、文体室、开水房、电视房等“七小”设施,乡镇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云岭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的主心骨。30多岁的郭丁香夫妇是弥渡县德苴乡新和村村民,以前在外省务工,扣除房租、来回路上的花销,赚不到多少钱,生活依旧贫困。后来,在村党总支的带动下,他们回乡盖起了牛圈养起了肉牛,从起初的养3头牛开始,到现在的越来越多,郭丁香说:“现在一年可以赚不少钱,还可以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比打工强多了。”

3

建合作社,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立足高原特色,云南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引领产业发展的职责,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协会+贫困户”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党支部+”扶贫产业模式,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易地搬迁后的维西县庆福村尝到了甜头。村党总支结合县乡村产业发展思路和当地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成立了以村党总支第三支部书记李红光为法人的“维西岩东种养殖农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云南兰草公司签订收购合同,整合余亩土地,集中连片进行中药材规范种植,并形成了党支部搭台、农户为主体、龙头企业为纽带的模式。

去年,庆福村东山组仅中药材种植户均增收元以上,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渠道。“过去,村民只种玉米和马铃薯,勉强维持温饱。现在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到合作社打工,就有了地租、务工、年底分红三项收入,去年合作社给群众的分红达到13万余元。”维西岩东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光说。

“特色种植业有15项,羊肚菌、中草药材、花卉种植……;特色养殖有5项,山羊、生态土鸡……”记者在怒江采访中发现,怒江州不仅组织每个村成立1-2个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还在特色两字上做足了文章。怒江州产业扶贫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怒江州地处群山之中,交通成本高,如果不做好特色文章,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了。”

年3月25日,兰坪县建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柑橘基地,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树满缀白色的花朵,孕育着希望的果实。得知公司负责人和建忠从矿业转型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带动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元,陈豪十分高兴地对当地干部说,要大力培养扶持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带动更多当地群众早日脱贫。

云南的深度贫困地区注重引进龙头企业,拓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结合永春乡在冰葡萄种植上的区位优势,维西县引进帕巴拉冰酒销售有限公司,吸纳新技术、打造新基地,带动资源开发与贫困群众增收。如今,维西的冰葡萄已经打开了市场,种植户脱贫指日可待。“种植玉米亩收入是-元,而冰葡萄的亩收入可达元。”维西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算了这样的一笔账。

4

感恩教育,让贫困群众的斗志昂扬起来

一位嗜酒如命、无所事事的极度贫困群众,在挂包帮干部的教育引导感化下,逐渐改变陋习,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一心扑在发展上,最后成了致富榜样。以保山市昌宁县脱贫故事为原型编排的小品《酒仙新生》的上演,引发了不少群众的感慨和共鸣。

故事主人公的蜕变得益于一场活动。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脱贫攻坚健康发展。

政策宣讲走进田间地头,感恩教育春风化雨。迪庆州分领域在全州全覆盖开展“感党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扩充“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内涵、载体,进一步凝聚全州党员“知恩感恩、奋力脱贫”的思想共识。大理州弥渡县巧借花灯文化,编排出花灯说唱《扶贫之歌》、方言小品《精准扶贫》等一批乡村文艺精品。

如今,走在贫困乡村,“脱贫光荣守贫耻”“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等励志标语随处可见。

“我要退出贫困户!”年,追格郑重地向村“两委”提出申请。今年53岁的追格,是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吉里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她发展葡萄种植和肉牛养殖业,父亲的医疗费可以报销,孩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以身边的榜样感染人、以现实的故事教育人。一时间,云南全省各地纷纷选树、表彰脱贫先进典型,有的村隆重发布了脱贫光荣榜,一批脱贫户领到了政府颁发的脱贫光荣牌证。“我要脱贫”成为许多贫困群众的心声。

伴着感恩教育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群众自发形成了感恩组织,向贫困户释放出巨大的感召力。在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党员格茸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带领4名群众成立了“精准扶贫感恩连”,他们经常扛着党旗、佩戴党徽,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现如今,感恩连已经增加到48人,成为迪庆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谢共产党”。春节已经走远,巍山县青华乡建档立卡户张永增家新房子的对联还很鲜艳。说起这副对联,他的妻子有些害羞,“以前是人家(扶贫工作队员)要我们贴上的,现在是我们自己要贴的。”正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

……

距离年实现全面脱贫,已经不足2年了,云南脱贫成绩显著,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万贫困人口净脱贫、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7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