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位于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村,距离主城区28公里,规划用地亩,计划安置昭阳区、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盐津县、镇雄县等6县区搬迁群众户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区安置区。
去年底今年初,首批搬迁群众陆续入住新居,整洁的新房,融洽的邻里,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备感暖心,他们说:幸福日子正在招手!
搬出“山卡卡”,住进干净整洁的城市社区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73岁的杨方银,和69岁的老伴苟进敏,从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松田村的大山里,搬到了昭通靖安安置区的惠民社区13幢1单元室,说起变化,老两口由衷地赞叹起来。
苟进敏说,以前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山卡卡”,道路不好走,出行不方便,住的也是土木结构的老旧房子。而现在,他们住的地方是城市的社区,房子有三室两厅一厨两卫,干净,整洁,社区服务也很好。
“前几天我感冒了,才跟社区的联络员反映了一下,他们就送来了药,还送来了一个毛毯。”苟进敏说,这种服务让她很感动。
杨方银、苟进敏的儿子去年病逝了,他们目前和两个孙子生活,易地安置,按照四口之家的标准,他们在靖安安置区分到了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一套房子,还在社区的帮助下配好了家具。
杨方银、苟进敏老两口的新家。记者江枫/摄
读过几年书的苟进敏,发自内心地写下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文字,先是写在纸片上,后来又工工整整地誊到了笔记本上。
“斩断穷根辞旧岁,开门纳福迎新年。”杨方银、苟进敏的新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老两口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让他们告别了贫穷困苦,开启了幸福小康的好日子,这一定要感谢党和政府。
点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看到幸福日子招手
彝良县钟鸣乡麻窝村两红岩村的村民刘正堂,也由衷地点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目前搬到靖安安置区惠民社区的刘正堂,曾因为家庭贫困放弃上大学。
年起,刘正堂开始到福建等地打工,年回到昭通后,与妻子、儿子省吃俭用,一家三口还是只能租住在一间30平方米的陋室里。
去年,靖安安置区作为全国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式动工,房子建好后,刘正堂第一批入住了新房,并立刻加入就业服务工作站,帮助新搬入的乡亲们安置就业。
刘正堂与儿子、女儿。杨婧瑶/摄
刘正堂的妻子,与安置区的人合资开了个家具店,现在,他们的儿子在上初中,七个月大的小女儿更带来了新的快乐,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看到了幸福日子在招手。
搬迁后就近就便工作,夫妻都有了收入
57岁的邓贵银,1月10日从大关县吉利镇莹底村新坪小组,搬到了靖安安置区,目前,他在附近的江厦吉之汇农业公司的大棚里帮忙采摘蔬菜,一天70元。
他说,两相比较,肯定还是安置区好,老家是大山,安置区是城市。以前他家只能种种包谷洋芋,辛苦而且收入低,现在打工,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工作,公司提供中午饭,上下班还负责接送,他觉得很不错。
邓贵银有四个儿子,一个成家,其他三人分别在浙江、昆明、大理打工。他说,总的算下来,家里的收入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邓贵银、李海明和工友们采摘蔬菜。记者江枫/摄
李海明家也从大关县天星镇茅坝乡,搬到了靖安安置区。他说,老家只有山地,就能种种包谷、洋芋,喂几头猪,年收入也就几千元,住的也是瓦房、茅草房,去年12月30日搬过来后,全家都住上了城里的新房,现在他和媳妇都在大棚里做活计,两人一天能有元的收入,他喜欢这样的变化。
教群众认门牌识道路,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为12个地块,昭通市发改委副主任、靖安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魏永翔介绍,安置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安置房栋套,安置房以15层为主,11、13、17层为辅,三期工程将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给水、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43.61亿元。
“安置区的工期特别紧,年冬天开工,但工程桩是年3月份才正式打下,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栋安置房封顶断水,非常不容易。”魏永翔说,为了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昭通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为分指挥长,全市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指挥部,高位谋划、整体推进,目前,市政道路、一水两污、学校、医院、扶贫车间等配套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建成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1.5万亩,蔬菜大棚个,水果胡萝卜基地亩,首批户名易地搬迁群众已陆续入住新居。
安置区内群众新居贴的对联。记者江枫/摄
魏永翔说,搬迁户面临农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转变,教他们学会看门牌、识道路、乘电梯、收拾家,以及学会医保报销,都非常重要,目前,安置区设置了楼栋长、片区长,从生产生活需要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想群众之未想,努力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靖安安置区还准备建个便民服务平台,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