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伟一个月就想吃一次华容芥菜现在怎么

潇湘眼原创文丨秋盈

“我就这个事批了多次,一定要保住这个产业。”

“一个月不吃老坛酸菜方便面,我就想吃一次。”

8月5日上午,在“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到了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芥菜产业。他指出,县域经济至关重要,切实关乎老百姓田间地头的收益,一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把省委书记张庆伟的这段推介,放在今年华容芥菜的蝶变之路上看,其对县域经济的指导意味或许更加深长。

张庆伟书记作主题发布并答记者问

时间倒回5个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段采访画面,画面中,湖南岳阳华容县多家企业“土坑”加工酸菜。

一时间,华容芥菜陷入巨大的舆论争议之中。

争议之外,一个更现实也更迫切的问题摆在当地政府面前。华容芥菜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而3月又正是芥菜的收获季节。“土坑”酸菜的争议,不仅让当地芥菜加工企业全部停工停产,更为心酸的是,菜农地里一望无际的芥菜也没了着落。

危机之下,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当地迅速推进整改升级,13万酸菜从业者开始了一场“转型”自救。总的方向是,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加工技术转型、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型。

“芥菜之乡”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它的故事或许也为类似县域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了思考。

1

千年芥菜种植史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地处长江与洞庭湖冲积平原,气候温润,地势平坦,是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区,种植芥菜已有千年。其中,尤以插旗镇、三峰寺镇周边乡镇为甚。

华容芥菜为四大类中的叶芥,新鲜芥叶肉质紧密瓷实,整体水分偏少,植物纤维多,经过晾晒脱水,腌制后经发酵,谓之酸菜。当然,不见得酸菜都是芥菜做成,但只有芥菜做成的酸菜最地道,口味最好。

年前后,这里慢慢催生出了一批大大小小的酸菜加工企业,是“老坛酸菜”方便面中的“酸菜包”产地之一,提供了市面上60%以上的预包装食品中的酸菜包。

酸菜广受市场欢迎,反过来扩大了当地的芥菜种植规模。曾有当地干部介绍:“全县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

华容芥菜种植基地图源于华容县新闻办

经过近30余年的努力,华容芥菜被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湖南十大农业品牌……华容芥菜年产量超过万吨,相关规模企业达到40家,年产值达50亿元,品牌价值达19亿元,是华容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然而,在长期发展中,粗放式的经营也为这个农业金字招牌埋下危机的种子。

当地大部分芥菜都是“土窖”腌制,每年初春芥菜成熟的时候,人们把从地里拉过来的芥菜倒进土窖,然后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上土直接腌制。

据《湘菜》杂志表述,“土窖”腌制确实是传统土法腌制的一种,用这种方法制作,保存期约一年,此期间坑内腌菜不会变质。

这种腌制方式能带来家庭用缸难以解决的产量,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田头腌制的芥菜产品质量不统一、卫生管理难等。另外,腌制芥菜的高盐残液横流,也会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

2

近十四万人的生计

根据《华容县芥菜产业发展规划(-年)》,截至年,作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从事芥菜生产、加工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达13.8万人,有芥菜加工厂39家,已形成生产、加工、运输、营销链条齐全的产业化体系。

3.15晚会曝光后,这近14万人集体陷入“无事可做”“辛辛苦苦种的菜没人收”的迷茫和焦虑中。

4月底,媒体到插旗镇插旗菜业走访,遇到住在周围,在插旗菜业干了三四年的龚大姐。54岁的她在插旗菜业干了三四年,做灌装方便面酸菜包的活。在厂里,她每月赚三四千块钱的活,不用外出打工,也不用日晒雨淋,停工后只能在家待业,她一心期待着复工。

王成(化名)是华容县龙头酸菜加工厂老板,那段时间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客户们纷纷提出取消订单,还有不少提出要退货。“我们现在每天能做的就是安抚客户,告诉他们不要慌。”接受采访时,王成说到一半哽住不语,“不能说这些细节,难受。”

华容县芥菜种植基地上正在劳作的工人。图源于华容县新闻网

彼时,当地政府比他们更加焦虑,县内连夜召集30余家酱腌菜企业负责人召开整治大会,要求所有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宣布从即日起,对全县酱腌菜行业开展地毯式排查。3月16日晚,华容县、君山区4名干部被停职或者免职

舆论也在那时被分为了两边。有农产品加工相关人士认为,“土窖”腌制属于传统芥菜加工技术,只要作业环境卫生,对芥菜的质量并没有影响。但更多的网友则不满这种说法,土法腌制在产品质量控制的粗放,和部分企业的卫生情况,让他们难以放心。

3.15晚会过去两天,《半月谈》曾发表评论,“老坛酸菜”事关10多万人的饭碗。对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甚至每一个从业人员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把产业自救摆在中心位置。

酸菜腌制加工现场图源于华容县新闻网

是的,华容县相关人士心里都明白,要想保住华容芥菜的金字招牌,一场壮士断腕式的产业升级势不可免。

3

华容芥菜“出坑”

只有三农领域的人知道,打造一个农业品牌有多难。“华容芥菜”几乎是好几代人的心血。

华容芥菜是知名的农业品牌图源于华容县新闻办

农产品属于非标品,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人工等生产因素,上游农产品的标准化需要巨额资金、技术、管理投入。而像“酸菜”这样的传统农产品加工品,又很难突破原材料供给量大和加工能力弱之间的矛盾。

在华容当地,大多数工厂能达到自己腌制的比例达到50%都很难,只能依靠收购农户的初加工产品。早在3.15晚会曝光之初,这种管理相对松散的产业集群暴露出的缺点,已经引起了业内的注意,但产业升级的难度太大。

现在,华容芥菜走到了历史关口。尽管面临诸多难题,但为了这个标志性农产品品牌的长远发展大计,产业升级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5月17日,华容县发布了《华容县酸菜“土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土窖”整治方案。

全县全面叫停“土窖”腌制池,计划三年动态清零。并计划三年新建标准腌制池30万立方米,并有财政补贴。

“华容县要以浴火重生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华容县委副书记、县长周鹏在之后的芥菜产业银企对接会上这样郑重表示,要求金融机构开发“三农”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在金融上帮助产业纾困。

华容县还成立了由副县长牵头的“土窖”腌制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专班。规定已完成腌制的“土窖”,“起菜”时村级监管责任人必须到现场监管,严格按照开窖起菜规范性流程和检测标准,先检后收,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规范化销毁,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起菜”后必须科学处置污水,复土回填。

按照华容县政府规划,至年9月底前,要全面规范回填存量“土窖”,同时有序推进“土窖”酸菜处置。年底前,完成处置存量“土窖”酸菜30%以上;年底前完成处置存量“土窖”酸菜80%以上;年6月底前,完成处置全部存量“土窖”酸菜。

将土窖回填后,取而代之的是新标准化腌制池。华容县计划,到年,全县新建标准腌制池30万立方米,新增腌制能力30万吨。

正在建设中的华容芥菜标准化腌制池图源于华容县新闻办

而加工企业散、乱、小的情况,则通过“壮大转小”——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工流程分级的方式整合。

为了重振消费者对华容芥菜的信心,华容县还给县内的芥菜赋码、给予专属身份证。让消费者、客户就能实现质量溯源。原本缺乏统一生产标准的芥菜进入全新的质量监管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升级,如今,全县已有19家芥菜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华容芥菜的大数据管理平台也已建成,并实现了全覆盖监管,19家复工复产企业全部接入“透明工厂”监管平台。

摆脱粗放,实现自救与重生。华容芥菜改头换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岳阳市委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既然曝光了,我认为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土窖’也是一种传统做法,如何规范化生产,如何让它不那么零散,如何将传统做法与现代的食品安全结合、跟高科技融合,如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现在反而是一个契机,(对于)企业的升级改造,产业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

毕竟,华容芥菜不仅关乎无数人的食品安全,也关乎华容县老百姓的饭碗。酸菜品牌当在“酸楚”中涅槃,重新出“坑”获新生。

作者:张秋盈

主编:凌平

编审:扶秀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