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m.39.net/pf/a_5131651.html
年,诸葛亮平息了南中地区雍闿、孟获等人叛乱,历史上称为南征。这次蜀汉政权的局部统一战争对云南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对武侯南征的准确路线,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公论,关于这一线路的考证仅仅存在于对历史资料的辨析之中。但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在考古的发掘、民众的口述史等方面做综合的研究。
学术界视域下的南征路线
诸葛亮南征的路线基本上都是各史学大家依据现有的史料,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常见的南征进军线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顾颉刚、谭其骧、章巽诸位先生编写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鼎峙图》诸葛亮征略南中路线从成都偏西南过大渡河,经越巂,直南在今元谋境渡泸水至滇池,为进兵之路。方国瑜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水(金沙江),至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招徕永昌(今保山)、白崖(今弥渡红崖)等地力量,追击孟获,攻战至滇池。马忠已破牂牁,李恢出击至盘江与诸葛亮会师。秋,平定四郡,改益州为建宁。又设云南、兴古、朱提三郡,移庲降都督治味县(今曲靖市麒麟区),冬,诸葛亮回师。”至于诸葛亮进军路线,史无明文,仅《华阳国志》言及由安上入越梇,军卑水,斩高定元,五月渡沪,追击孟获进征益州。此外,方还有更加确切的说法认为“:建兴三年()春三月,诸葛亮由成都出发,循岷江而下,经武阳至焚道(今宜宾),分三路以进。
诸葛亮向越桥,马忠向样柯,李恢向益州。亮率众(其中有张疑、费诗)循马湖江水路而上经安上(今四川宜宾西)登陆进发,驻军于卑水(今昭觉),与高定战,破之,追至邓都(今西昌),乃南下经会无,至三绛县(今会理黎溪)。五月渡庐水,至青岭、弄栋(今大姚、姚安),招徕永昌、白崖,追击孟获,攻战至滇池。马忠已破样柯,李恢出击至盘江,与诸葛亮会师。……冬,诸葛亮回师,过江阳(今威宁),招徕罗甸(今贵州南部),乃由僰道(今四川宜宾西南)而北,十二月回至成都。”
反向假设,如果从现在的金沙江渡江,则回成都还需要渡过岷江。在当时渡船并不常见的情况下,两次渡江的选择是不明智的,综合各方资料,诸葛亮南征胜利返回时的军队大概在两万人左右。因而,在金沙江与岷江交界处下3公里的南广河口渡泸水(现在的长江)是可靠的。因为只需要一次过江,且江水相对金沙江略微平阔,在当时金沙江、长江河道还未经过疏浚的情况下,选择从南广河口渡长江是恰当的。
(南广河入江口)
关于诸葛亮南征返程,从当时的南广县(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回来,理论上可以从南广河和横江到达。但诸葛亮南征遗迹来看,南广河沿线连续分布,如高县汉阳山的“平夷饷道”“诸葛校场”等。如若经此,那诸葛亮南征返程路线就应从南广河渡长江沿岷江东岸抵成都了。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马沿横江岸边到达金沙江南岸再顺江而下至南广河口渡长江的可能。
宁超认为:“从四川会理东渡江,经巧家、会泽到达曲靖、泸西一带与李恢会师,制服孟获,遂之滇池,在益州郡治晋宁,做完善后,由南夷道返回成都。《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会无县(会理)路通宁州(曲靖),渡泸得堂狼县(巧家)。这个渡口比三缝更靠近越巂,渡金沙江后便是南夷道。它是进入滇东的一条古老捷径。……这条道路恰恰是诸葛亮渡泸后进军和作战的路线,七擒孟获在滇东而不在滇西。”诸说之中,各位的观点或繁杂或简略,但是在一些主要的认同还是颇有类似之处。渡沪水的地方,徐、方同;自焚道分兵三路及诸葛回师路线,方、任同;而追击孟获,任说在滇东北,方说在今大姚、姚安至昆明一带。
上述6位史学界的权威除了方国瑜外,其他各位都无一例外地认为诸葛亮南征路线大致终点就在滇池区域,也就是在滇东一带,尚未至滇西或到达更远的地方。其中,宁超论述了诸葛亮南征路线就在滇东一带,所给出的理由充分且有力。方说诸葛亮曾经到过滇西,“招徕永昌(今保山)、白崖(今弥渡红崖)等地力量,追击孟获,攻战至滇池”这一说法也有待商榷。
关于孔明南征之路线,好些史料并没有很明确给出其起始地和终点,也没有说明返还路线。其中说得较为清晰的唯有《华阳国志·南中志》“:建兴三年春,亮南征。由水路自安上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闓及士等,孟获代闓为主。亮既斩定元,马忠破牂柯,而李恢困于南中。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华阳国志·南中志》作为最早也最全面记载南征路线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年代东晋距离诸葛亮南征的时间不是很长,应该是较为合理与稳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