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见证伟大转折乌蒙山回旋战突出绝境

这山,巍峨延绵,耸立千万年,世世代代守护着一方百姓,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这水,浩浩荡荡,流淌千万里,年年月月滋润着一方沃土,激荡着奋进不息的情怀。磅礴乌蒙,山水之间长留革命先辈的深深足印,山水之畔长奏承前启后的奋进之歌。85年前,在这里,发生了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红二、六军团突出绝境,胜利完成了长征。年11月,毛泽东主席评价红二、六军团乌蒙山回旋战: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指中央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33年前,在这里,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成立,毕节拉开了决战脱贫攻坚大幕,多万乌蒙儿女突出贫困重重包围,大步迈向乡村振兴。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跨越时空,领袖鼓舞人心的话语一脉相承,让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热土更加闪光。突出绝境闯生路,赓续血脉写华章。乌蒙山回旋战与乌蒙山脱贫攻坚战,不同的战斗,共同的情怀,书写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壮举,彰显的是世世代代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乌蒙山区干部群众传承红色精神,感恩奋进苦干实干,大步迈向乡村振兴,迈向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  缅怀革命先辈,盛世江山如您所愿。迈步振兴大道,霞光万里旭日东升。

今年3月5日拍摄的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春景。85年前,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强渡鸭池河,进入乌蒙山区。

回旋:绝境之中寻生路仲夏时节,乌江上游鸭池河畔,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美轮美奂:绿水青山融为一体,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和郁郁葱葱的经果林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年2月初,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强渡鸭池河,进入乌蒙山区。红军强渡鸭池河后,先后经历了枷担湾、黄家坝、将军山等40余次战斗,开展了英勇卓绝的反围剿斗争,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先后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三县,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创建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年2月,一心要剿灭红军主力的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企图围歼在贵州黔(西)大(定)毕(节)开辟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面对国民党军5个纵队、约个团的四面合围之势,只有一万多人的红二、六军团又陷险境。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商量后,决定避敌锋芒,先到安顺地区创建临时根据地,再伺机东进至湘黔边地区活动。2月27日,红二、六军团离开毕节进入乌蒙山区,正式拉开了回旋战的帷幕。纵横云贵两省的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势陡峭,山高谷深,自然环境恶劣。加上这里经济落后,地贫人稀,许多地区渺无人烟,很难得到粮食和给养补充。“相比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加严峻的考验是敌情。”赫章县委党校老师蔡鑫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这段历史,“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遂决定向赫章、威宁方向转移,造成敌人的疲惫和错觉,然后再摆脱敌人,折向东南进至安顺地区。可是,国民党军似乎判明了红二、六军团的意图,截断了由毕节前往安顺的道路,欲将红军压迫于金沙江以东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加以围歼。”年3月2日,位于赫章野马川中街的土豪刘翼苍家二楼,一场关系到红二、六军团前途和命运的会议——“野马川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兵力部署、乌蒙山区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以乌蒙大山作为屏障与敌周旋,以赫章为中心,在赫章、威宁和云南彝良、镇雄、昭通一带迂回,寻机歼敌,以虚实结合、声东击西的战术甩掉敌人追兵,向滇东转移。“野马川会议”后,红军决定部队继续西进,抢在国民党军之前赶到赫章西南、威宁东北的妈姑地区,然后寻机南行,经狗店子进入滇东的南北盘江之间地区。路,再次被堵死。3月4日,当红军部队到达妈姑、水塘地区时,追击的国民党军一部已进至水城、威宁之间,截断了红军南进的道路。面对围追堵截,一番审时度势之后,红二、六军团果断放弃原来计划,改向西北前进,于6日进至云南彝良县奎香镇地区。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得悉红二、六军团的这个行动后,以为他们要经彝良、盐津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遂急令国民党军向西北方向追击。就这样,红二、六军团一万多人,牵着国民党十多万军队的鼻子,三进奎香、东进镇雄,在莽莽乌蒙大山间转圈圈,转得敌人晕头转向。历时近一个月,回旋作战多里,经历了平山堡、以则河、哲庄坝、财神塘等大小战斗10余次,甩掉了敌人十多万大军,胜利进入滇东地区,踏上北上抗日征程。  今天,在巍巍乌蒙大山间奔走采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镌刻着红色记忆,向我们讲述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位于赫章县哲庄镇的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

鏖战:前赴后继英雄气“乌蒙山回旋战,红军在牵着敌人鼻子转圈圈的同时,先后经历了大小10余次战斗。”蔡鑫介绍,影响比较大的是以则河伏击战和哲庄坝战斗。6月29日,虽已盛夏,但乌蒙山区却阴雨绵绵。我们来到以则河战斗遗址——赫章县河镇乡以则村,宽阔的公路穿越山间,漫山遍野草木丰茂,田间地头产业欣欣向荣。“红军进入彝良奎香后,发现敌樊嵩甫部孤军尾随追击,于是红军迅速返回以则河设伏。”蔡鑫说,就在这个地方,伏击歼灭国民党军2个连,重创樊嵩甫纵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其不敢再轻易追击。赫章县哲庄镇桃园大丫口茶山之巅,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巍然屹立,周边草木葱郁、松柏苍翠。不远处的云南省镇雄县巴溜村,贺龙指挥部旧址在青山环抱中红旗招展。年3月12日,贺龙在此指挥红二、六军团与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纵队展开激战,击溃万耀煌纵队,率领部队顺利转移。“战斗中,十一连指导员田华堂等红军英勇牺牲。十八团政治委员余秋里为掩护战友,被子弹打中左臂,后因医疗条件不足被迫截肢,成为‘独臂将军’。”听着蔡鑫的讲述,我们的脑海里不断浮现那场惨烈的战斗场面。纪念碑后面,席大明、杨龙生、席大宗等烈士长眠青山,坚硬的大理石刻下他们的名字和革命生涯。这些乌蒙山的优秀儿女,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走上革命道路,从此九死无悔。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精神代代传。85年前,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突出重兵包围,走向胜利。今天,流淌着红色血液的乌蒙儿女,用坚定的信心和不屈的意志,冲破贫困枷锁,奔向小康。一股英雄之气在磅礴乌蒙大山间升腾。  离以则河战斗遗址10多公里,便是曾经被贫困重重包围的海雀村。年,偶然闯进那里的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记录下这些片段:一家4口人,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今日新貌

贫困,并没有吓倒老支书文朝荣,反而激发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倔强,他带领村民扛着锄头、饿着肚子上山种树,硬是把30多个和尚坡种成了万亩林海,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他用粗糙的大手,绘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60多年前,赤水河畔的七星关区生机镇,村民因缺水“吃了上顿没下顿”。为彻底改变命运,当地人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扛着钢钎大锤走上悬崖峭壁,十年寒暑一锤一錾凿出10条引水“天渠”,把穷乡僻壤变成“世外桃源”。十名修渠英雄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用血肉铸成“英雄生机”之名。坚定理想信念,无惧艰难困苦。浙江小伙耿展宇、“月亮洞的阿哥”李绍山、“彝家的索玛”陈永凤、“拼命三郎”李清平……这些倒在战贫一线的英雄的名字,已站立成巍峨丰碑。“任何伟大的精神,都有它诞生的土壤。”蔡鑫说,正是红军在乌蒙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乌蒙儿女不懈奋斗。  从与敌军回旋,到与贫困鏖战,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只为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当年以则河战役发生地——赫章县河镇乡以则村蒋家河坝,如今村美民富。

突围:磅礴乌蒙换新颜年3月13日,红二、六军团逐渐被包围在安耳洞一带方圆30里的狭窄地域。连续的高强度行军作战,再加之一路上补给困难,使得红军指战员非常疲劳,部队机动能力也受到影响,回旋的余地变得越来越小,红军处境极为险恶。绝境如何求生?危急关头,红二、六军团向部队发出号召:“突出敌人的包围就是胜利!”贺龙等人冷静分析了严峻形势后,决定丢弃部分辎重装备向南突围,再次折返西北方向,穿过敌人封锁线。红军于3月16日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并于次日穿过国民党军防线南进,直趋滇东,跳出敌人包围圈。  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总有着出奇的相似点。

青山里的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

36年前,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对新华社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不同的历史时期,吹响的都是突围绝境的号角。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毕节开启了突围贫困的艰难战斗。红色血脉延绵赓续,生产生活日新月异。“解决了水、电、路和住房等基础设施问题后,以则村因地制宜发展半夏种植余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元。”河镇乡党委书记詹以香说,下一步以则村将依托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发展红色旅游,阔步迈向小康。离哲庄坝战斗遗址不远的环山村则成为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成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年11月下旬,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乌蒙深处的纳雍、威宁、赫章皆在其中。至此,曾经“苦甲天下”的毕节,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  从乌蒙之巅到乌江河谷,从繁华都市到千村万落,如今的乌蒙群山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位于黔西的乌江山水风光,远处是雄伟的鸭池河大桥

交通改写命运:飞雄机场通达个城市,成贵高铁穿山越壑,公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12万公里通村路、1.万公里通组路蜿蜒山间,一个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了硬化路。产业风生水起: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十三五”末,毕节农业总产值达.69亿元,带动39.6万户群众增收。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煤、电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能源、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生态成果丰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市森林面积达万亩,森林蓄积量达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毕节突破“贫困之围”,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华丽转身,正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鸭池河、将军山、黄家坝、哲庄坝……一处处红色战斗遗址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启迪着后人继往开来。乌蒙山层峦叠嶂,乌江水澎湃激昂。山间水畔,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壮美图景渐次铺展。  〈文内红二、六军团相关史料来源于《红星闪耀黔西北》(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谢朝政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